送產品驗證卻卡在品目查詢?3步驟教你查對分類、加快送件進度

送產品驗證卻卡在品目查詢?3步驟教你查對分類、加快送件進度

產品送驗或者報關前,通常需要經過品目查詢、貨品分類號列查詢的關卡,如果分類錯了,不只流程會延誤,還可能多花錢、卡關出貨等。而這篇文章將分享為何要進行品目查詢、怎麼查貨品分類號列及網友們常見疑惑,幫助你避免錯誤,讓產品驗證更順利快速,快一起往下看吧!

為什麼「品目查詢」是產品送驗前的必要步驟? 

品目查詢是指產品進行檢驗標準前,需先向主管機關申請,確認該商品的分類、是否需要驗證、適用法規標準等。

而這一步驟最大重點在於「預審」,只要資料完整送出,就能得到官方的電子證明,確保產品分類正確,並符合安全、衛生、環保等要求,但如果在這階段判定錯誤,後續可能導致一連串問題,像是:

  • 商品被錯誤檢驗,導致浪費時間和費用。
  • 銷售未符合檢驗規定的商品,可能面臨20~200萬以下罰緩,且無法上架到多個電商平台。
  • 產品無法進到海外市場,同時也可能影響到品牌形象。

品目查詢流程

品目查詢的方法有分書面及線上,若採書面需要至經濟部標準檢驗局下載申請單,填妥後連同商品文件寄至指定單位,線下流程則可參考以下:

  1. 準備商品資料:包含型錄、規格、使用說明書、產品照片等,愈完整愈能提升判定速度與準確度。
  2. 進入主管機關申請系統:前往經濟部標準檢驗局,依提示輸入產品各項細節。
  3. 等候審核與回覆:主管機關會根據提供的資訊進行判定,並透過E-Mail給出產品歸類結果。

報關流程中的必要代碼「貨品分類號列」

國際通用的貨品分類號列稱為HS Code,是由6位數字構成的編碼,目前有超過200多個國家採用這個制度,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幫每一項商品貼上身份證,方便各國在進出口時對照關稅、管制條件或統計數據

不過每個國家會根據自己的需要,在這套編碼後面再加碼,像台灣就是用11碼的版本,也叫做「C.C.C. Code」,這些編號決定了商品的關稅稅率、是否允許出口等,若查錯不但可能被海關攔下,還可能多繳稅、補件,甚至延誤整批貨物的通關時程。

貨品分類號列查詢流程

  1. 前往官方查詢系統:進入台灣的關港貿單一窗口「貨品分類號列查詢系統」。
  2. 填上資料:根據指示選擇以中英文商品關鍵字、號列等查詢。
  3. 輸入關鍵字:若不知道具體號列,可用商品關鍵詞來查詢,系統會自動比對可能的分類結果。

品目查詢 vs 貨品分類號列查詢,有什麼差別?

負責單位 用途 常見使用情境
品目查詢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 (BSMI) 查詢商品是否為「應施檢驗商品」,及對應的商品分類、法規依據等 送BSMI認證前,確認產品是否需檢驗
貨品分類號列查詢 財政部關務署 進出口報關時使用的分類代碼 報關、查稅則、確定產品進出口規範

關於商品查詢流程,你可能還想了解

Q1:不同國家分類方式會有差別嗎?

雖然多數國家都採用國際統一的HS Code作為基礎,但每個國家在後幾碼的細分類、稅率規則與法規對應其實都不太一樣,也就是說,同樣一個產品在台灣、歐盟、日本,可能都有不同的分類結果與進口條件。

因此建議出口商在進軍不同市場前,務必查詢當地的分類規則,或透過專業驗證顧問協助確認,提早釐清各國分類差異,才能避免卡關或補件風險,讓你的產品順利落地、如期出貨。

Q2:誰需要做這些查詢流程?

  • 品目查詢:品目查詢主要針對《商品檢驗法》範圍內的「應施檢驗商品」,像是電機、玩具、兒童用品、紡織品等,只要是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公告的產品,就必須先進行品目查詢,確認需不需要檢驗並取得合格證明。
  • 貨品分類號列查詢:不論是製造商、貿易商或品牌主等,只要需要報關進出口產品,都必須準備好正確的貨品分類號列。

結論

經過正確的品目查詢與貨品分類號列查詢,能讓產品驗證、報關一路暢通,不僅節省寶貴時間,也大幅降低延誤、下架、經濟損失等風險,不過在申請過程,也可能會遇見分類模糊、多類別混合的商品,容易造成判定困難,進而影響整體進度

若你在查詢或申請時遇到瓶頸,歡迎聯繫安盛國際驗証,我們擁有多年取證經驗,熟悉BSMI、NCC、CE、RCM、PSE、CB等多國法規差異,並能依照你的需求、時程與預算,量身打造專屬方案。前往諮詢,讓安盛幫助你加速產品上市!